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西右玉沙棘“变身记”:从防沙卫士到富民“宝藏”

体育正文 89 0

山西右玉沙棘“变身记”:从防沙卫士到富民“宝藏”

山西右玉沙棘“变身记”:从防沙卫士到富民“宝藏”

中新网朔州7月3日电 题:山西右玉沙棘“变身(biànshēn)记”:从防沙卫士到富民“宝藏(bǎozàng)” 山西省右玉县,曾因风沙肆虐、土地沙化被称为(chēngwéi)“不毛之地”。如今,这片土地却因沙棘产业焕发出(chū)勃勃生机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(kě)持续发展之路。 右玉县因(yīn)沙棘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(fù)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李月峰摄 右玉县气候干旱、风沙频繁,生态环境脆弱。为抵御风沙侵袭,右玉在不适宜植树的(de)地块大规模栽植沙棘(shājí)。沙棘具有耐(nài)干旱、根系发达等特点(tèdiǎn),其庞大的根系能够深入地下,牢牢抓住土壤,有效减少水土流失。经过多年(duōnián)努力,右玉县有沙棘林30万亩,占到全县林木覆盖率的六分之一。 沙棘不仅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(le)巨大作用,还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。它为(wèi)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,促进(cùjìn)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,让曾经的荒漠逐渐变成了绿洲。 据了解,右玉县是全国沙棘(shājí)进入产业化(chǎnyèhuà)开发的起步之地,也是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。早在1984年,右玉县制定印发了《关于大力发展(fāzhǎn)沙棘事业的决定》,同年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沙棘加工(jiāgōng)企业“右玉县沙棘饮料厂”,并成立了“右玉县沙棘研究所(yánjiūsuǒ)”,为沙棘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右玉县立足良好(liánghǎo)的生态条件,大力发展沙棘产业。李月峰摄 近年来,右玉县(yòuyùxiàn)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,大力发展沙棘(shājí)产业。此前年产沙棘果上万吨,经沙棘资源改造和(hé)品种优化后,产量提升至年产3万吨以上,且(qiě)沙棘果和沙棘叶均通过双有机认证,为(wèi)产业化发展提供稳定原料。同时,右玉县新建600亩沙棘良种繁育基地,自(zì)2022年起引进24个(gè)优良品种并在300多亩土地定植,还新建8栋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,为沙棘改造和提质增效提供充足苗木。 当前,沙棘已成为右玉县的特色支柱产业,现有沙棘生产加工企业12家,产品品类丰富(fēngfù),年产值3亿元以上(yǐshàng),每年为全县沙棘果农增收2000万元左右,并带动了物流运输业、包装业、旅游业(lǚyóuyè)等的全面(quánmiàn)发展。 以当地一家沙棘(shājí)生产加工企业为例,该公司是一家集沙棘资源种植、产品研发、营养(yíngyǎng)健康(jiànkāng)产品精深加工、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(de)现代民营企业。目前,该公司正在新上二期精深加工项目,引进超高压杀菌等先进技术,改变传统工艺(chuántǒnggōngyì),实现沙棘果、叶、籽综合利用,生产功能性食品,提供“生态+营养+药用”的大健康模式。 沙棘(shājí)已成为右玉县的特色支柱产业。贺朝善摄 此外,该公司还建成沙棘博览馆,全面系统的(de)介绍沙棘相关知识(zhīshí)及右玉近75年来在沙棘各环节取得的成绩,丰富产业文化内涵,实现“生态产业化,产业文化化”的深度(shēndù)融合。 该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曹满介绍,公司与县域内5个沙棘(shājí)种植专业合作社及300多个农户(nónghù)结成(jiéchéng)沙棘果原料(yuánliào)供应关系,并签订收购合同。截至2022年底,累计向农民收购沙棘果7130吨,给农户增加收入3870多万元,同时带动当地(dāngdì)物流、包装生产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增加收入200多万元。 右玉县70多年来致力于(zhìlìyú)沙棘种植,其(qí)沙棘产业被列为全国沙棘开发(kāifā)实验区。该县借助科技创新成果(chéngguǒ),研发沙棘原浆、沙棘油等附加值产品(chǎnpǐn),延伸产业链。通过产学研合作,推出冻干沙棘全果粉等功能性产品,丰富产品结构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2024年“右玉沙棘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推动沙棘产业向(xiàng)品牌化、规范化发展。(完)
山西右玉沙棘“变身记”:从防沙卫士到富民“宝藏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